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把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要任務,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來,教育部切實履行直屬高校定點幫扶牽頭職責,部署75所直屬高校全面投入幫扶,攻堅克難,接續前行,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持續推進鄉村振興。八年脫貧攻堅戰,兩年鄉村振興路。直屬高校師生用情用力,以實干和擔當交出了新時代定點幫扶工作的一份亮眼答卷...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云南省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7月26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田見暉,北京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琦
云南省教育廳
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王云霏,云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永全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
“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1億元,幫助引進資金71.5億元,累計培訓基層干部、技術人員20多萬人次,幫助幫扶地區銷售農產品6.7億元……”日前,在教育部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直屬高校定點幫扶工作成效新聞發布會上,云南省教育廳廳長王云霏介紹了教育部直屬高校定點幫扶云南的努力和付出。
先一起來看十年來,部屬高校定點幫扶云南省的工作成效大數據——構建了5個方面的幫扶機制:教育部與26個部委共同幫扶滇西的部際聯席幫扶機制;25所部屬高校定點幫扶、11所部屬高校專項幫扶的高校幫扶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定點聯系滇西片區脫貧攻堅,統籌推動部屬高校定點幫扶云南,為云南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和教育事業全面進步,提供了全方位、寬領域、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十年來,云南學前教育毛入園率提升41.28個百分點,達到90.23%;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提升6.82個百分點,達到97.16%;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升20.4個百分點,達到91.2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升28.73個百分點,達到53.03%。
從“神舟”飛天到“北斗”組網,從“羲和號”逐日到C919大飛機藍天翱翔……越來越多“大國重器”的背后,打上了“高校制造”的烙印。
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要完善以健康學術生態為基礎、以有效學術治理為保障、以產生一流學術成果和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的大學創新體系,勇于攻克“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作為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萍紕撔履芰Υ蠓嵘?,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成效顯著,為創新型國家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江蘇省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7月19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北京大學副校長孫慶偉,清華大學副校長曾嶸,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原會長瞿振元(線上參會)
江蘇省教育廳
江蘇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徐子敏,南京農業大學校長陳發棣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萍紕撔赂母锇l展成效
蘇州大學研制的柔性白光OLED效率達到了國際領先,填補了國產OLED產線裝備空白;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克多項國家急需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究成果近五年應用于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等30多個國家重大工程;東南大學研制的Ka頻段毫米波CMOS相控陣芯片成果已在車載、船載和無人機寬帶衛星移動通信和毫米波5G領域得到規模性應用……
十年來,江蘇聚焦科技攻關能力提升,全面推進高??萍紕撔禄睾推脚_建設。目前,江蘇高校建有各類科研基地(平臺)7000余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中心)69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20家,較十年前增長近2倍,位居全國第一。
江蘇高??萍脊ぷ髟诟咚絼撔氯瞬抨犖榻ㄔO、科技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普通高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加快普及發展步伐,如期實現普及目標,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持續推進育人方式變革,不斷提升育人質量,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需求...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分會場
2022年07月05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游森,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李清先(線上參會),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線上參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楊振峰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上海一直高度重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發展,十年來,我們按照黨和國家的總體要求,始終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并舉的育人導向,牢牢抓住新高考改革、新課程實施的契機,不斷強化高中教育資源布局和條件保障,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著力探索以人為本、聚焦內涵、特色多樣、系統推進的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之路。
抓住新高考改革、新課程實施的契機,上海聚焦高中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高中教育綜合質量提升成效初顯,探索出了一條以人為本、系統推進、聚焦內涵、特色多樣的高中教育改革發展之路。
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發展大數據——全市普通高中學校257所,在校學生16.92萬人...
1個“雙新”國家級示范區、3所國家級示范校、100%實現高中分層走班和開展生涯教育、全市高中100%建有創新實驗室、學生社會實踐達標率達99.9%、積累30余萬個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報告、評估命名17所特色普通高中……這些數字背后,都是上海普通高中教育十年深化育人改革的積極成效。
語言文字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和戰略資源。語言文字事業是一項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全民性事業,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和歷史性成就,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民族參與偉大復興進程和共享偉大成果貢獻了力量。十年來,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從70%提高到80.72%,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比例超過95%...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6月28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劉友誼,廣西壯族自治區語委辦主任、教育廳語工處處長黃凱,廣西來賓市忻城縣紅渡鎮六納村原駐村第一書記吳桂彬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改革發展成就
6月28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劉友誼公布了廣西語言文字十年發展“大數據”,清晰展示了十年來廣西語言文字工作隊伍不懈努力的喜人成果。十年來,廣西在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等方面為加強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了積極貢獻。
廣西語言文字十年發展大數據——普通話普及率從2010年的80.7%提高到2020年的85.6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將近5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中排名首位。超過83.03%的脫貧人口能夠使用普通話進行日常交流,基本消除青壯年農民致富道路上的語言障礙。
語言文字關系到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歷史傳承和文化認同。廣西立足壯鄉實際,發揮特色優勢,不斷推進語言文字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在2020年普通話普及率已達85.68%。廣西壯族自治區沿海、沿江、沿邊,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劉友誼稱,2020年,普通話普及率達85.68%,超過全國普通話普及率近5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排名首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義務教育認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崇高使命,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美好期盼。從2012年至2021年,我國義務教育在實現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僅用十年左右時間實現了縣域基本均衡發展,成為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新的里程碑。我國義務教育質量也以更加堅實的腳步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山東省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6月21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教育督導局局長田祖蔭,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后慶(在線參加)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馮繼康,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仲紅波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考察山東時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求,厚植為民情懷,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努力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時代跨越。
山東省義務教育十年發展大數據——2021年,全省義務教育學校1.28萬所、義務教育在校生1116萬名,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7%。
馮繼康介紹,十年間,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76%。學校校舍建筑面積增加8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長了186.2%。
十年間,我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增長76%。學校校舍建筑面積增加86%、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增長了186.2%。不僅如此,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也在這十年間持續優化。專任教師數量由64.42萬人增加到78.44萬人,增長21.8%;本科以上學歷占比由52.78%提高至84.14%,高級教師占比由7%提高至14%。
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深入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立德樹人、服務需求、提高質量、追求卓越”為工作主線,先后實施兩輪綜合改革,加快建成研究生教育大國,整體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向研究生教育強國穩步邁進,取得歷史性成就...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湖北省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6月14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旗煌,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
湖北省教育廳
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啟紅,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沈壯海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10年來,湖北畢業研究生由3.28萬人增長到4.41萬人,增長34%;高校獲評兩院院士54人(全省81人),省級人才項目支持高校累計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2100多人;2021年,湖北高校有國家級科研平臺55個,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由1567項增加到2096項,增長33.8%……
6月14日,教育部召開“教育這十年”“1+1”系列發布會第四場。在湖北分會場上,省教育廳副廳長周啟紅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成效:教育規模突破性增長,高層次人才不斷匯聚,服務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十年發展大數據——研究生教育規模突破性增長,招生數由3.81萬人增長到6.93萬人,增長82%;在學研究生由11.09萬人增加到20.04萬人,增長81%;畢業研究生由3.28萬人增長到4.41萬人,增長34%;十年累計向社會輸送研究生38萬人。
十年來,湖北省研究生教育規模突破性增長,招生數由3.81萬人增長到6.93萬人,增長82%;在學研究生由11.09萬人增加到20.04萬人,增長81%。
從2014年,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到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之后,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再到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牢牢抓住大改革、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走上了固根基、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的快速發展之路,職業教育面貌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廣東省教育廳分會場
2022年05月24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清華大學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實踐課教師邢小穎,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暉
廣東省教育廳
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楊欣斌,白天鵝賓館副總經理、工會主席劉斌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廣東現有93所??茖哟温殬I學校,在校生超125萬人,分別比2011年增長19.2%、83.1%;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從無到有,2所學校在校生1.9萬人;10年來,廣東職業教育向產業輸送約769萬名高素質人才……
為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深職院著力打造人才培養與招生就業創業聯動體系。近年來,學校著力于產教深度融合、擴大就業總量、優化指導服務、創業帶動就業等10個“著力”,抓緊、抓實、抓細“穩就業”工作。學校近3年就業率達96%以上,每年超過10%的??飘厴I生入職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
十年來,廣東為職業教育累計投入4486.63億元,為社會輸送769萬技能精英,就業率連年保持95%以上。廣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教育廳黨組副書記李大勝在線上分會場介紹了廣東職業教育十年以來的發展成效。
廣東職業教育十年發展大數據——現有625所職業院校,在校生280.5萬人。其中,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530所,擁有62所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高等職業學校95所(含2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14所高職入選國家“雙高計劃”,A、B檔高水平學校入選數并列全國第一。十年間為社會輸送了約769萬高技能精英,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
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高等教育與時代同行,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質專門人才,為民族振興、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格局性變化...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陜西省教育廳分會場
浙江大學分會場
2022年05月17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蒲信c人才發展部部長曾偉勝,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
陜西省教育廳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近十年來,高等院校由98所增加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萬人增加至198.1萬人,每10萬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國第三,專任教師由6.3萬人增加至7.5萬人。高等教育總投入由360.4億元增加至627.7億元,增幅74.2%,高等院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事業費達1.68萬元,教育始終是全省最大的民生支出……
10年來,陜西高等院校由98所增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萬人增至198.1萬人。10年來,全省高校累計培養畢業生337萬人,72.1%的畢業就業生扎根西部和基層。
十年來,陜西以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為目標,以一流建設為引領,按照“辦學有特色、發展有優勢、工作有亮點”的思路,著力強機制、破難題、提質量,高等教育辦學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高等教育資源投入實現格局性變化、高等教育內涵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高等院校由98所增長至111所,在校生由137.6萬人增長至198.1萬人,每十萬人口中高校在校生居全國第3,專任教師由6.3萬人增長至7.5萬人,高考錄取率穩定在8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60%,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8%。
學前教育是每一個兒童接受集體教育的開啟,是每一個人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提升。實現幼有所育,成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
擴資源、調結構、增普惠、提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出臺學前教育相關政策與文件,逐步形成完善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辦園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為學齡前兒童享受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優質的學前教育提供了根本政策性保障...全文>>
教育部主會場
江蘇省分會場
2022年04月26日 10:00
教育部北樓二層報告廳
教育部新聞辦主任、新聞發言人續梅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成都市第十六幼兒園園長余琳,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
江蘇省教育廳
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顧月華,南京市教育局局長孫百軍
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成效
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幼兒園是孩子邁入教育機構的第一步。曾經,“入園難”“入園貴”等問題讓不少幼兒家長備感焦慮。如今,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我國學前教育都實現了質的飛躍。
10年來,南京市幼兒園從578所增加到1035所,在園幼兒從15.6萬人增加到28.3萬人,學前3年毛入園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從60.9%提高到89.2%,優質園覆蓋率從85.4%提高到92.1%。
全省學前教育財政撥款從十年前的每年20多億元,提高到現在的每年約200億元。十年來,全省新建、改擴建幼兒園近5000所,幼兒教師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90%,全省近七成的縣區已建立了學前教育服務區制度。
幼兒園數從3944所增至8116所,學前三年毛入學率由90%以上升至98%以上,財政撥款從每年28.72億元增至每年197.59億元,專任教師數從8.11萬增至17.46萬……日前,江蘇省教育廳公布了2012年至2022年全省學前教育主要數據的變化,清晰呈現了10年來江蘇教育改革發展成效和全省教育人持之以恒的努力。
教育部新聞辦公室策劃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制作
2022年5月